平常去什麼古蹟玩,都是自己走馬看花,要有導覽志工能帶著我們參觀行政院這三級古蹟,其實是蠻難得的,所以我一知道有這個活動,就趕緊報名。而且這個活動早在4月份,我出去環島之前就舉辦了,只是因為我環島的遊記一直難產中,這篇行政院的參觀紀錄就更加難產了…
對大部分人來講,行政院應該是個很難以理解的機關。它到底是在做什麼的呢?跟內政部、教育部等等等有什麼不同呢?說實在的,我也很難說的清楚,只能引用憲法的解釋,行政院就是最高行政機關,負責監督各部會所提出的政策方案,目前行政院的直轄機關多達39個,是個相當龐大的組織呀~
好啦,不管業務,來參觀行政院是衝著它三級古蹟來的。行政院院區包括好幾棟建築物,院區平常戒備森嚴,門口都有警察在把關,一般人無法進入,不過因為其中一棟中央大樓被認定為三級古蹟,每周五開放參觀,而且還有志工帶著導覽,所以每到星期五就會變得熱鬧滾滾,跟平日的安靜嚴肅完全不同。
參觀活動先從在新聞局看一部行政院的歷史短片說起,中央大樓是由日本人井手薰所設計,不過營造商是台灣的,據說還是現今大同公司的前身哩,從1937年動工,耗時3年多,1940年完成,在日據時代,是台北市役所的所在地,台灣光復後變成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,後又轉變為台灣省政府辦公廳,一直到1957年台灣省政府遷到南投中興新村,這裡才正式成為行政院的辦公廳。
行政院屬現代主義建築形式,外觀看起來很簡單樸素,顏色是大地色,我覺得是蠻不顯眼的…
平常並不開放的拱門,據說之前是車道,讓首長的車子可以進入停在中庭,不過現在中庭已經規劃成小花園,所以拱門也已經封閉。
位於後門旁的洗塵水龍頭,據說是因為以前大部分都是石頭路,來這裡洽公的人風塵僕僕後大多已灰頭土臉,所以就在這個水龍頭先清洗個門面,免得失了禮節,現在當然已沒有這個需求,留著讓人懷想過去的生活而已。
在後門入口處旁的警衛室裡,還有個地下室的入口,純做為防空洞之用。
後門入口處,證明我所言不虛,參觀人潮真的是相當洶湧。上頭的窗格呈菱形狀,也是行政院建築的特色之一。
樑柱很少的大禮堂,據說是當時相當進步的建築工法,因為樑柱少所以室內空間相當開闊,是院內大型集會場所。
院內迴廊的窗戶都是木造的平衡錘拉窗,運用鐵索、秤錘及固定的滑輪使窗戶可以任意停置不會下墜,也就是說窗戶要開多大都可以,目前這種技術幾乎已失傳。
除了平衡錘拉窗之外,院裡還有一種牛眼窗。因為開窗的方式是上下推,又叫點頭窗或搖頭窗,這在現代的建築好像也很少看到了。
行政院是日字型建築,四周是會議室及辦公室,並設有長長的迴廊。
「日」字中間的兩個洞就形成中庭花園,偶爾閒著無聊可以看看花看看樹或看看池中的魚。
仔細看發現行政院還蠻多拱門的,連樓梯間也是拱門造形(是當時流行吧?)。
行政院院會室,是最核心的空間,每周的院會或重大會議都在此召開,許多重大政策也在此拍板定案。
我個人認為相當氣派的一樓大廳,樓梯設計為T形梯,上去就是院長的辦公室。
一樓大門,跟後門一樣有菱形窗格。當天參觀時在T形梯上巧遇劉兆玄院長,他正準備要出門,所以門口擠了一堆隨扈…(啊,忘了跟院長拍照…)
導覽的最後我們才被帶到行政院的正門,原來建築外觀用這樣樸素的「國防色二丁掛」是有戰備上的考量,這樣才不容易被敵機發現,像紅色的總統府就曾經在二次大戰時被敵機轟炸過,損失慘重。行政院的外觀強調整潔及水平,裝飾也極少,以現在的眼光看或許覺得很不fashion,但在1930年代卻是最新穎的設計哦~
最後講一下同事堅持要照的男生廁所。他覺得這男生廁所有大片開放的窗戶相當難得,所以堅持也要介紹一下,這樣的廁所真的很特別嗎?那只有男性同胞才曉得囉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