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小說,是在武陵富野裡讀完的。


出遊時,我總習慣帶上一本小說。尤其跟
hua出遊時,我們大多都會選擇泡溫泉,我總捨不得浪費泡湯的時間,喜歡「配」一本自己愛看的小說,享受片刻的悠閒。


這本小說當初吸引我的地方,就是作者
Jodi Picoult,與「姐姐的守護者」是同一位作者。我還很深刻的記得讀完「姐姐的守護者」後的悸動,所以看到Jodi又出了新書,毫不猶豫的就買下了。


故事的背景在斯特靈小鎮上的高中,在
2007年的36,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上學日,有個叫彼得的學生,把原來應該裝著書的背包換成了槍,走進校園,在短短的19分鐘之內,槍殺了10名學生跟老師,射傷了19人,造成無數人的驚嚇以及財務的損失,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19分鐘之內。


19
分鐘,你能夠做什麼呢?就像這本書的序言所講的:19分鐘,你可以割前院的草、染頭髮,可以摺好一家五口的衣服;19分鐘,可以訂購pizza,可以跟孩子說個故事,可以走一哩路,可以縫一件衣服的布邊;19分鐘,你可以讓世界停止運轉,也可以乾脆跳離世界;這19分鐘,彼得選擇了復仇。


是的,復仇,彼得用這
19分鐘,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,在校園中射殺他所遇見的老師跟同學。到底是有多深沈的怨懟,讓彼得選擇這條路?這本小說所談的,其實就是校園霸凌的問題。彼得不是典型的美國陽光男孩,他比較瘦小,比較內向,他討厭運動,可是為了符合「男孩」的刻板印象,他加入了學校的曲棍球隊,但從來沒上場過。他從開始上幼稚園的第一天,就被同校車的其他學生欺負,把媽媽為他精心準備的便當丟到馬路上,斯特靈是個小鎮,幾乎所有孩子都一起成長,彼得也就這樣從幼稚園,一路被欺負到高中。


書中還有另一個主角,喬絲,是彼得的兒時玩伴,感情相當好,不過上了高中後,為了自保,喬絲開始跟彼得越離越遠,同時也因為跟學校風雲人物麥特的交往,讓她也成為學校風雲人物之一,不過她並不快樂,尤其是看著兒時玩伴彼得被欺負的時候,但她又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緒,因為她怕,她怕成為像彼得一樣,變成被欺負的一群。這種矛盾的心理,在她在法院上作證時的一句話充分顯露出來:「我愛麥特。我也恨他。我恨我自己愛他,但如果不跟他在一起,我就什麼也不是。


書中也細膩的刻畫了彼得跟喬絲母親的心情。「希特勒的母親是個可怕的人嗎?」這是彼得母親在事發後,最絕望的疑問。任何一對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小孩完美無瑕,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小孩有天拿槍在校園裡對人群瘋狂掃射,但問題是,他們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嗎?親子關係真的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和諧嗎?在看似平靜無波的社區跟學校生活下,究竟隱藏了多少醜陋瘡疤?


本來我還沒想起,在寫這份心得的時候,腦中卻突然閃過葉永誌的事件。葉永誌是屏東高樹國中的學生,在一堂音樂課即將結束之際,他舉手告訴老師要去上廁所,結果被發現倒臥在廁所的血泊中,送醫後仍因顱內出血,不治身亡。永誌就是因為在校園內,被歸類為「娘娘腔」而常遭欺負,被打、被脫褲子驗明正身(這點小說中的彼得也曾被當眾侮辱過)、在廁所被踢屁股、被打,所以他不敢和一般同學一起上廁所,只好提前去上,姑且不論他是滑倒或是被人打成重傷致死,都和他的性別特質以及校園暴力情形有關,永誌的死,結束了他所承受的暴力陰影,而彼得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,讓自己長期以來的壓力,得到抒發。


封面底部有句話很令人動容:「每個人都說我毁了他們的人生,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毁的時候,好像沒有人關心。」,能苛責誰呢?在這個事件中,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gela 的頭像
    Angela

    Angela's blog

    Ang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