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以為劍橋只是個「小鎮」,後來有一次晚上跟同學閒晃時迷了路,走了好遠,才發現這個小鎮並不小哩…
方向感不太好的我,在劍橋待了幾天之後,才開始慢慢摸熟這條從學校到市中心的路…
英國的綠化做得很好,隨處可見草坪跟綠樹,而且樹都很大棵,可想見其歷史悠久的程度,不像臺灣的樹都小小棵…
划船的碼頭之一,整條康河都是可以划船的地方,每隔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碼頭,讓遊客上船體會划船的樂趣,當然,如果怕自己划船的技術不好,也可以僱個船夫,自己只要輕輕鬆鬆的躺在船上享受就好了。
這座是數學橋,又叫作牛頓橋。相傳牛頓用數學和力學的方法設計並建造了這座橋,橋上沒有用一顆釘子。後來學生認為他們也做得到,所以把這座橋拆了,卻怎麼也不能把這座橋不用釘子恢複成當初建築的原樣,最後不得不用釘子才重新將木橋架好。(OS: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?青出於藍不見得勝於藍嗎…)
這座是克萊兒橋(Clare College Bridge),是劍橋現存的橋樑當中最古老的一座,建於1639至1640年間。這座橋有趣的是橋上有座四分之三的石球,對於這顆球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,但最有趣的版本是說這座橋建到後來經費不夠,建造者一氣之下就把這顆球挖去了四分之一。不過我覺得建造者還蠻有良心的啦,把缺的那一邊面向河邊,在橋上行走的行人如果不特別注意,是不會發現這顆球有缺一塊的,還算是為出資者留了些面子…
(另外最著名的嘆息橋,是我去划船時才看到的,就留到那時候再說吧~)
劍橋大學出版社,成立於1514年,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。
在劍橋較南邊發現的類鐘塔建築,覺得好漂亮,但我不曉得這棟建築是幹嘛的…
英國是右駕,方向跟我們剛好相反,所以在複雜的十字路口我常常都看不懂到底該怎麼走…
行人的紅綠燈是固定的,不像臺灣有那麼活潑的小綠人,要過馬路時要按鈕,等燈號變了才過馬路。(OS:我本來以為那麼gentle的英國人一定很遵守交通規則,結果,並•沒•有!一個個闖紅燈闖得比我們還兇!所以gentle並不等於守規矩…)
我一直很好奇馬路上畫的這個圓圈是什麼意思,後來看到好幾臺車子在這個圓圈上迴轉,我才恍然大悟這個圓圈應該就是類似臺灣的圓環,讓車子可以在這個地方迴轉的!
無意間發現安排我們這次課程的Judge Business School!我們都大叫說這是我們的母校母校啊!
The Fitzwilliam Museum,英國眾多可免費參觀的博物館之一,英國真的還不錯,很多博物館都免費參觀,只是礙於開放時間都跟我們無緣,不過這間博物館的外觀也很有可看度就是。
一般地圖都是平面的,這個立體地圖把劍橋的建築物很清楚的標示出來,我相信只要是初到劍橋的遊客一定都會對這個地圖很好奇,也一定會去摸一摸吧。
但是,當地的留學生就告訴我們,有些頑皮的學生們知道遊客會來摸,就故意在地圖上撒尿!讓不知情的遊客隨手去摸!當留學生跟我們講這個消息時,旁邊正好有一家外國人在看這個地圖,小妹妹幾乎是整個人都趴在地圖上了,害我們整個頭皮發麻啊…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多優秀的學生都會有頑皮的一面,所以,東西不要隨便亂摸啊啊啊~
<待續…>